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确定了6家单位为第一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这6家单位分别为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和刘守真祠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河南南阳医圣祠、湖北蕲春李时珍陵园、广东省中医院,以及甘肃省庆城岐伯圣景。
刘守真祠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旧城东南四华里府河之北侧,是为纪念金代名医刘守真而建的。刘守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人们为怀念刘守真高贵的医德和医学上的成就,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便从四面八方前来祭祀,此俗延续至今。“三月十五刘守庙”已成为河北省城市中最大的庙会,会期长达半月之久。1983年,国家在刘守庙附近建了一座守真医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守真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保定市中医院,后又设立糖尿病专科,开始糖尿病的专门研究和诊治工作。该院已成为保定市惟一一家全民所有制糖尿病重点专科医院,被保定市卫生局命名为“保定市糖尿病医院”。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坐落在上海市浦东张江科技园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内,建筑面积为6413m2,陈列展出面积约4000m2,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开放。该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和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医史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重点反映5000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中药标本陈列馆收藏中药标本和中成药3000多件,在科普活动室内,青少年可以与中药“互动”,开展中药标本趣味习作等活动。该馆的建立对弘扬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影响,反映了中医药学从草创到成熟、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缩影。
医圣祠坐落在豫西南的南阳市。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祠内有著名“三宝”: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二是国家二级文物晋代张仲景墓碑,晋碑立于公元330年,距医圣卒年只有111年,碑文雄伟潇洒,线条流畅细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是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神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医圣祠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拼搏精神,更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篇章。
李时珍陵园位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城东门雨湖之滨的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1982年,国务院将李时珍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对李时珍陵园进行了精心修葺、装点,使之成为一个亭台错落有致、药园碑廊交相辉映的仿明建筑群。园内有本草药物碑廊、药物馆、李时珍纪念馆、百草药园和李时珍墓园。碑廊全长14米,碑上镌刻着李时珍像和他的生平事迹介绍、《本草纲目·序》和书中收录的128种中草药图等。药物馆为仿明建筑,陈列有动物、植物、矿物标本300多种。李时珍纪念馆内陈列着有关李时珍的历史文物、古籍缮本、字画,以及近现代名人书画、雕塑等。这些文物集中展示了李时珍平凡、伟大的一生。近年来,蕲春县在陵园附近建起了一个封闭式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国500余家药商在这里从事药材加工、销售。一年一度的药物交易会,两年一届的湖北省李时珍医药节,吸引着海内外客商前来贸易、瞻仰。这里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保留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是近代中医抗争运动的直接产物,见证了一段从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到解放后在党的中医药政策指引下,中医药事业不断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围绕这段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物、掌故、事迹、史料资料,是相当重要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医院院史展馆初步整理并收藏了一批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和模型,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和海外各地超过10万人次的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甘肃庆城县是祖国医学鼻祖岐伯的桑梓。为了弘扬庆城历史文化,缅怀医祖岐伯伟大业绩,近年来,庆城县打造特色,以周祖陵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先后投资3400多万元,重修岐伯圣景,建成了岐伯大殿、药王古洞、十二生肖台阶、论医亭、拜师亭、十大名医祠、十花十木园和洗药池等宣传教育景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地域60亩,重点实施了以《黄帝内经》千家碑林为主要内容的岐伯圣景二期工程改造。庆城县经征求多方意见,积极筹措资金,先后通过外出考察、规划设计、专家论证、效益分析、征集书法作品等,切实加强和充实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内涵建设。( 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高新军)